一、结论
当前:可通过三种主要技术手段辅助进行供应商管理,保证业务可持续输出高质量服务。
技术手段包括: 现场视频监控(高优)、系统登录IP监控、出勤打卡监控。
未来:如何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,需要后继持续深入论证。
二、分包的本质
1.本质: 对于重视短期利益的供应商,存在套利空间会存在分包行为,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,分包是全行业问题;如何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,需要后继持续深入论证。
2.隐含假设:业务佣金分配规则不稳定,无法与承包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;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;缺少有效的管控制度;缺少必要的监控手段,就无法避免分包行为。
3.衍生问题: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建立、为什么会存在套利空间;如何建立有效的管控制度;什么是有效的监控手段。
三、有效的监控手段的本质
1.本质:
监控精细到个人,可识别当前的监控对象就是签约的服务主体。
2.隐含假设:
隐含假设1:分包可分为任务分包和个人分包
隐含假设2:签约服务主体是个人,监控对象是个人。
隐含假设3:根据假设1,如果是任务分包,签约主体包含BPO及与BPO签约的个人,两者的关系及个人都需要监控。
隐含假设4:监控范围包括BPO、个人、所使用的工具。
隐含假设5:分包监控与分包管控要形成联动。
隐含假设6:解决分包的本质是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有效分工,从长期看,监控手段要建立在利益分配机制的总体设计上。
四、分包监控手段当前可以做什么:
1.现场视频监控(高优)
1)原则
监控每日职场在岗人数与系统登陆人员的差异。
2)监控规则
(1)以系统登陆人员为准,统计视频内职场人数。
(2)差异部分报警并要求职场解释。
(3)最终结果人工审核后与职场奖惩联动。
3)前置技术要求
(1)摄像头可统计职场内人员数,并生成报表。
(2)摄像头可人脸识别,并生成报表。
(3)摄像头可记录ip地址?
(4)数据落库到系统。
(5)可生成数据报表、可做监控报警。
2.系统登录IP监控
1)原则:人员登录IP与实际报备职场所在地一致。供内部试用。
2)监控规则:
(1)个人每日登陆系统IP与实际报备职场所在地比对。
(2)差异结果生成日报预警,有运营审核,作为后继追查结果。
3)前置技术要求:
(1)IP地址库要求定期更新(现在是无人维护状态)
(2)IP地址可造假,所以仅作为内部判断依据
(3)可生成数据报表、可做监控报警。
3.出勤打卡监控(该手段待落实现场巡检或线上巡检,根据效果后择机梳理方案)
1)原则:每日实际出勤人员与开通系统账号的人员与一致。
入职人员,每日登陆系统后比对入职人员每日打卡比对结果,如果打卡结果报异常,则预警。
系统入职前做人脸识别(可打卡卡机生成)→图片库存在职场本地
系统入职后,人脸图片上传至总部侧
入职人员每日打卡,做图片比对
入职人员,每日登陆系统后比对入职人员每日打卡比对结果,如果打卡结果报异常,则预警。
2)监控规则:
(1)统计范围以系统入职申请为主,考勤人员与入职人员进行比对,不在系统内人员可不在监控范围内。
(2)比对结果与每日实际登陆账号人员匹配,差异部分报警并要求职场解释。
(3)最终结果人工审核后与职场奖惩联动。
3)前置技术要求:
(1)人员入职要求做人脸识别
(2)监控设备可做考勤,并做人脸识别
(3)识别结果可回传给CR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