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思考目的
如何对沉睡客户进行促活,建立不讨厌的互动。
二、思考方法框架
用户有什么缺乏感:用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。
↓
用户该提供什么目标物: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填补落差的方案。
↓
用户获取目标物的能力:用户接受填补落差方案要最低要付出什么成本。
三、需求分析
前提,送给客户借贷福利为主,其他边缘福利作为补充。
客户群体,有一定借贷需求,但是需求在犹豫期。
1.用户有什么缺乏感:用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。
1)任务视角
:领取利益点,办理借贷业务的任务。最后借钱环节是任务最难以完成的。
可能有的心理落差:各家产品情况相近,处于比较状态,额度、息费都可能影响其是否完成任务。
2)时间视角
:未来该福利是否会取消或福利降低,福利是稀缺的。如果有才能体现稀缺性。
3)关系视角:如何使用、如何测算费率是否有人可提供咨询?
4)群体视角:
有人使用过么,什么样的人使用过?是专属权益么?是普惠权益吗?
使用从众心理,完成贷款后,后面有专属福利提供;接受福利信息,后面会有福利信息提供。
5)角色视角:专属人群。4月权益专属人群
2.用户该提供什么目标物: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填补落差的方案。
1)任务视角
:中,领取利益点,办理借贷业务的任务。最后借钱环节是任务最难以完成的。
可能有的心理落差:各家产品情况相近,处于比较状态,额度、息费都可能影响其是否完成任务。
2)时间视角
:低,未来该福利是否会取消或福利降低,福利是稀缺的。如果有才能体现稀缺性。
3)关系视角
:中,如何使用、如何测算费率是否有人可提供咨询?
4)群体视角
:低,有人使用过么,什么样的人使用过?是专属权益么?是普惠权益吗?
使用从众心理,完成贷款后,后面有专属福利提供;接受福利信息,后面会有福利信息提供。
5)角色视角
:中,专属人群。4月权益专属人群
3.用户获取目标物的能力:用户接受填补落差方案要最低要付出什么成本。
能力决策分析:
1)金钱成本
,中,花钱成本,消费者需要花钱才能使用
2)形象成本,
成本低,定向发送,专属人群才能获取福利。
3)行动成本,
行动成本率高。先登录,链接领券、活动页面抽奖。
6)决策成本
,中,坐席提供咨询。
最终结论:形象成本低,定向人群发送福利通知;决策成本中,可提供专人回答咨询。
四、总结
缺乏感及对应的目标物:为客户从任务视角提供 优惠券等其他福利点、从关系视角提高专人咨询服务、从角色视角表明是4月权益专属人群。
提高能力:形象成本低,定向人群发送福利通知;决策成本中,可提供专人回答咨询。
最终产品形态,符合特种的定向人群发送活动;突出4月专属定向福利;突出专人咨询位置(消金、保险、财富);结合其他普适性福利。
与此前策划案比较:人群出现明显的定向、主体突出定向福利、增加了专人咨询位置(消金、保险、财富)。